忙着生?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直都位居IMDb以及豆瓣的第一名,然而这部电影在1995年上映的时候并没有获得大众的认可,票房更是被同期上映的《阿甘正传》甩了几条街。虽然获得了几项奥斯卡的提名,但遗憾的是一个都没有获得。然而好的东西总是经得起时间的洗涤的,正如影片中的台词“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他们的羽毛太漂亮了”。

影片讲述的是被冤为杀害妻子与妻子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生囚禁后在狱中的生活,二十年后安迪成功越狱。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是影史第一,我不去评价它是否能称作影史第一,我认为它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不仅讲述了主人公安迪的自我救赎同样也使得很多观看该片的观众获得了救赎。影片整体色调都是灰暗阴沉的,仅有几个场景是明亮的。安迪与狱友们在屋顶沐浴着夕阳,喝着啤酒,他并不是为大家争取了啤酒,而是为他自己争取了片刻的自由。安迪以被狱友们成为最难熬的独囚的惩罚为代价,在监狱里播放《费加罗的婚礼》,所有的囚犯都仰望着天空,沐浴着自由的阳光,享受着音乐的濯洗。“我有莫扎特相伴,他在脑海,在心里,那是他们夺不走的宝贝。你们没有感受到音乐的奥妙之处吗?”安迪这里所说的并非仅指音乐,更是灵魂是对自由的向往。这种向往是肖申克监狱里面其他人都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安迪重新获得了自由。瑞德说“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实则不然,希望是最重要的东西。来到肖申克的所有人都说自己是无罪的,而安迪才是真正的无罪,婚姻的背叛,被陷害为杀人凶手而被剥夺了终生自由,在狱中被欺凌甚至被侮辱。这种绝望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而安迪则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入狱时典狱长说“把信仰寄托于神,把贱命交给我。”安迪则是把一切都交给了自己。希望不危险,危险的是心中没有希望。

瑞德在影片中所提及到的“体制化”是说来到肖申克监狱的人被高高的围墙围住,被肖申克的规章制度格式化。老布鲁克斯获得了假释却不愿离开,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被多次驳回假释的瑞德在得到假释后,甚至在工作的时候不打报告连一滴尿都尿不出来。他与布鲁克斯一样想过再次犯罪进入监狱,也想过了结自己的生命。其实“体制化”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体制,有些像安迪一样的人在这样的体制下他们仍坚持自我,而大部分人其实都无形之中被体制化,可怕之处就在于我们浑然不知。瑞德是幸运的,在危险的边缘,因为跟安迪的约定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那个瑞德曾经认为危险的东西。影片的最后瑞德与安迪在海滩上相拥,湛蓝而一望无际的大海正是自由的象征。其实这个片段原本是没有的,但由于试映时获得了大众的喜爱所以加进去的。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结尾?正是因为我们内心也有希望,是因为我们相信希望不是危险的东西。如果去掉了这个结尾,我们会遗憾没有给自己的内心一个确切的答案,安迪越狱后到底过得怎么样?瑞德是否逃过了“体制化”带来的危害?这样的结尾给了我们所有的疑惑一个肯定的回答。

“生命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忙于死去。”安迪选择了前者,以布鲁克斯为代表的人选择了后者。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选择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很显然《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答案,我们都会遇到挫折,甚至经历绝望,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希望。我们都应该是那群忙着生存的人,当安迪凿开通道,爬过五百码的下水道,张开双臂享受自由的时候我们为之感动。那种感动不正是忙着生存的美好吗?《肖申克的救赎》绝对可以在电影史上经久不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我们心目中对努力、希望、自由的向往。《肖申克的救赎》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推敲,它值得我们花一些时间去多看几次,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