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去看《动物世界》,名字听起来好像赵忠祥的电视纪录片,我知道不是,不过起初也错以为是一部动画片。后来隐约从某些网传文章中得知原来是真实演员演绎,于是对制片方最终定《动物世界》这个名字十分诧异,要知道这个名字将毁掉它多少票房。要不是朋友拉我去看,我也不可能贡献上票房,不过朋友是相当了解我的,知道我对电影对唯一兴趣就是情节,于是我带着好奇来看一看悬疑情节的动物世界到底是个什么世界。        

影片是3d的,效果还不错,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特效,据说这部影片一共花了3.5亿人民币,特效占3个亿。特效真是绝赞的“资本运作”的护身,没有之一,聪明人自己想,不多评论。但这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其中90%特效都是炫技,完全没有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贡献某些多余的想象。再则就是前半部分关于加入周冬雨饰演的护士角色,这部分与原著有较大修改,应该是为了迎合观众需要,靠周冬雨的粉丝带动部分票房。但修改后的故事情节,尤其是这是个爱情故事,显得有点苍白,不易引起共鸣,为什么这个小护士要这么死心塌地爱上这个穷小子(李易峰饰)?有点无力。我这个人从来对娱乐、明星、八卦半毛兴趣都没有,所以根本毫无关注每一部电影的演员。开始重点说情节。
影片前三分之一都是在铺垫,直到真正进入赌场了才算正文。那么这个故事是什么?其实就是下面这个网传微故事的变种。

有一对情侣,他们高中开始相识,彼此相爱,大学去了美国。那个城市有一个杀人狂,专杀恋人,他们成为了杀人狂的牺牲品,他们被装在机器上,一分钟刀会割裂腹部。但通过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方法,胜方可生存。但如果出同样的,两人都会死。于是他们决定共同出石头一起死。可是最后女孩死了,因为他出了剪刀,女孩出了布。

结论1:男孩爱女孩,所以出了剪刀,女孩自私出了布。

结论2:女孩对男孩了解,知道男孩会救她,所以出了布。

结论3:男孩知道女孩会自救出布,所以他出了剪刀。

从男孩角度,分析出剪刀的心理:

1)我出剪刀。如果女孩真的爱我,愿意守护我和她的承诺,她会出拳,然而深爱她的我又怎么能让她就这样死去呢,所以我出剪刀,让她好好活下去,而我宽慰地离去,为了她的坚持和守护。

2)我出剪刀。如果女孩真的爱我,愿意为我牺牲,她会出剪刀。然而,我又怎么能抛下爱我的女孩独自存活呢?所以,我不会出拳的,而出剪刀,因为我爱她,我要跟她一起死去。

3)我出剪刀。如果女孩不够爱我,如果那曾经的爱是山盟都只是逢场作戏,她会出布。这样,也罢。让我留下,让她离去。其实,这样做,我并不想,我只是更愿意相信,你是前两种人,而不是第三种人。

当然《动物世界》中的石头剪刀布的对决,涉及的人更多,涉及的人性也更复杂,心理的较量更考验。这就是把那个赌场称为“动物世界”的原因,因为在生死、金钱、利益的面前是没有人性的。

情节在冲突上设计得非常好,有冲突,冲突必须极端才有看头,最怕故事的冲突是伪冲突。但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当遇到困难时常常用避免冲突来作为第一选择。被逼上梁山,毫无生路的境遇毕竟少数。于是故事把场景放在一个非常规环境,让冲突上升为“生死”,不,是“生不如死”的极端,这个构思要大赞一下。

情节的过程涉及较多逻辑推理,这是有些人觉得这部片子烧脑的原因。但影片里设置了形象化图像解释,让推理不那么难懂,这点不错。

赌局最后人性的对比颇为讽刺,主角死局已定,后来的反转,是最终高潮,一切人性也正那个时候展现无遗。

情节中悬疑的成份都属于小悬疑,在整个赌局中呈现不少丢包袱和解包袱的点,而大悬疑就是结尾的未完待续了。因为这部影片结尾明确表示有第二部,这是留下的大悬念。可是单从这一部来说,有点头重脚轻,影片前三分之一的铺垫以及纷繁的特效实在过多,而结尾和周冬雨饰演的护士的团聚片段一笔带过,然后就以一个悬疑结束了,草草收尾。但因为有下一部,搞不好还有第三部,这一点就不一定是个特别大的问题,因为这一部的结局只不过是整个大故事的一个小结局而已。

总体来说,情节设计不错,影片值得高票房,还是那句话,毁在名字上了。有看过的朋友欢迎讨论,没有看过的可以看一下,我没有剧透,一切亲自跟着编剧思路走一遍才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