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小故事:

 小A是刚毕业的应届生,90后,现在工作是一家外企的总经理助理,刚刚入职。小A的工作要接触很多部门,最大的问题是,公司和小A差不多年纪的比较少,平常接触的多的都是70后80后,小A感觉经常话题打不开。。。

刚刚进入职场的小A非常苦恼,因为是总经理助理,经常要代表他去执行一些事,有时候他们没有按时完成,小A需要整理就得去催,有时候感觉他们不太听自己的,自己又是新人,人际关系在公司觉得完全打不开局面,觉得自己好孤独,没有可以说话的人。。。

上则故事中小A同事的视角:

 同事B:小A是老板的助理,万一跟她玩嗨了不小心说了老板或者公司什么不是被她打小报告怎么办?所以远离她,当然远离她,尽量不跟她有工作以外的接触和交流。

 同事C:哎,跟她相处真的很憋屈,说一句玩笑话要想半天能不能说,会不会给揪住什么把柄或者小辫子,年纪轻轻就当了总助,谁知道是不是老板什么亲戚?

 同事D:小A这个姑娘很奇怪,传达总经理的意见以后,问我们进度告诉她没完成立刻苦瓜脸,告诉她是因为时间上来不及让她跟老总直接汇报她又一脸不好意思。

人际关系之职场中的角色:

 人的关系组成了社会,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角色。比如在自己家里是父母的角色,而去了父母家里就成了儿女的角色。说明社会中人的角色并不单一固定,因其所承担的责任而变幻莫测。

 对于初入职场就担任高层助理的小A来说,一时没有找准自己角色和职责的定位,陷入苦恼和迷惘是必然的。小A职场中的角色是什么呢?是管理者的权力下达(传递)者,而非管理者本身。对于小A的领导而言,他的命令执行需要小A的角色去下达,小A真正的职责是传递好领导命令的执行程度和进度,积极的和完成命令的同事进行沟通并对命令的执行过程中实际遇到的任何问题进行整理及对上的反馈。

 小A的苦恼有2点,1是她觉得即使自己催了他们还是没有完成,感觉是同事不听她的。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命令是领导下达,小A只是传递者,没有完成也许有客观原因,比如时间分配不合理或者预估数据有误,或者即使是由于工作拖延能力不够态度不积极导致没有完成则是同事自身的问题,不存在同事听不听小A的。在逻辑而言,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小A出于要尽量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的着急心态而将自己潜意识误放在了领导者的角色上。而实际是小A只需要将真实情况有条理的梳理后及时上报给领导,就可以帮助领导了解自己命令的执行程度及进度和每个员工对于工作的能力和态度。所以,这又引出了小A的第2个苦恼,就是同事都有些冷落她。

 中国有句古话“高处不胜寒”,自古以来,上位者身边的人,就是对上级命令的传递者和监督者,他们是上位者(领导者)的眼耳和喉舌。若这样的角色和下级打成一片的场景,在上位者眼中,势必是不被待见的。身处下级的被领导者,心存芥蒂和避讳,自然不可能和小A这样的角色过分接触和亲近。这是人之常情,是由小A的职位和工作性质所造成,而跟小A本身没有任何关系,跟小A的同事是否是小A同龄人(有代沟)也没有关系。小A却在潜意识里将之划为了是否是自己做的不对(同事不听自己的在先)或有代沟(同事都比自己大),完全陷入自我否定的误区。

由此可以看来,小A的苦恼根本不存在,而只源于对于职场中自身角色的误解。这样的情况其实在职场中,尤其是对于职场中的新人来说,尤为普遍。不可小看职场中对于角色的正确理解,因为这直接导致你工作中的健康心态和积极程度。错误的解读,带来不必要的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对工作对自身没有任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