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小故事:

小A有个大学时就关系很好的闺蜜小B,两人一个寝室无话不谈。毕业后各奔东西,小A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小B去了大城市闯荡。即使分隔两地,但小A经常联系小B,电话一讲就讲好几个小时,仍然是把小B当做知心朋友,自己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想要告诉小B,包括工作上的,感情上的。

然而,渐渐的,小A发现,小B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冷淡,有时候微信上基本就回自己几个字,有的时候开始不回。小A很苦恼,心里觉得自己很委屈,难道小B不再把自己当朋友了?自己可是什么知心话都告诉她了呀。

上则故事中小B视角:

我们来看看,小B到底为什么渐渐对小A冷淡了呢?原因很简单,小A认为自己是把小B当做了可以无话不谈的闺蜜,所以她在工作上和感情上遇到了一丝一毫的不如意,都第一时间要告诉小B,滔滔不绝一说就是几个小时。

然而,在小B看来,这些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抱怨,对上司同事的不满,和男朋友相处的小矛盾。一开始,小B还很认真很贴心的给小A一些建议。但是,慢慢的,小B发现,小A其实只需要这么一个角色倾诉,而自己给的那些建议,却充耳不闻,从来没有放在心上采纳过。

小B很无奈,自己孤身在异乡闯荡,每天打拼完都已经身心俱疲,还要挤出时间来当小A的垃圾桶,小B觉得小A很自私,心里渐渐对小A产生了想要疏远的想法。

人际关系中你不知道的事: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也都需要选择自己信任的人来倾诉。其实就是一个在社会中生存时,积累的负能量需要释放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付出和得到的过程,倾听者付出耐心和包容,倾诉者得到安慰和释放。

但是,故事中的小A,只想着自己的纾解,却忽略了小B的付出。很多时候,人际关系中,倾听者角色的付出,会被忽略,是因为人本身在主导自己情绪并且释放的时候,就是一个很主观的行为。因为她倾诉的,全是基于自己视角的观点。甚至倾诉者认为,倾听者只是倾听,并不需要花什么力气,我向你倾诉的是我的隐私,是你被我信任的荣幸。

这就造成了人际关系中,互动角色的不对等。平衡被打破,自然无法和谐。在任何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都会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父母与子女的,丈夫与妻子的,同事朋友之间的等等。

其实故事中的小A,是现实中很多人的缩影。她们仅仅只需要将自己的负能量释放出去,而并没有意识需要去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其实,负能量只会随着倾诉给别人而传递,并不会因为倾诉而消散。小A正确的做法,可以是仔细考虑小B甚至更多人的合理建议,尽自己所能努力实施从而根本改变自己的现状。这样,小B也会为了小A的改变而高兴,两人关系只会更加亲密而不会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