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家就听见我妈在叫儿子弹钢琴,她看见我回来了,立刻跟我抱怨儿子不听她话。儿子在她面前很逆反,常常听见儿子说婆很唠叨,然后我行我素。我想这应该是不少人惯常的管孩子方式,孩子不听话就用吼的。

“吼”其实是一种攻击性的表达,“揍”也是,所以有一种管教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每个人都是有各自的攻击性,我们常常还没意识到就已经把攻击性显露出来。当我们遇到不顺的事情,下意识提高嗓门责备对方,这就是一种。骂完后我们发泄了自己的攻击性,心理上就会舒服很多。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我们又没有能力处理时,就会产生焦虑心理,这时“吼”是非常好的发泄自己焦虑情绪的途径。但可怕的是攻击性会转移,当家长对孩子发火,释放了攻击性,攻击性便转移给了孩子。孩子如何消除呢?他可能会虐待家里的小狗,或者用笔乱涂乱画,但有不少孩子会伤害自己,因为无处释放攻击性,只有攻击自己。家长不妨自省一下,当自己生气的时候,对孩子吼叫甚至打骂,其实不过是在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罢了,这不但无利于孩子走上正轨,反而激发了他的攻击性,逆反由此产生,因为他需要自我防御。

至于我是怎么做的,请参考公众号中关于“引导”的文章。家长无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自然不会有一个好情绪的孩子。一切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这句话有点极端,但至少大部分是的。不要让孩子N年以后嗤之以鼻他的原生家庭。还是那句话,要想孩子成为那个理想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成为那个理想的父母。

“吼”如果真的有用,教育家真的可以不用存在。也许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打骂孩子有效果,那不过是因为他的恐惧让他不得不服从。但心理的创伤将伴随成长,变成日后某一天爆发的根源。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是的,很多父母心理上还是个孩子就当父母了,真的蛮太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