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留学生江歌刘鑫事件又被热议,矛头直指刘鑫,这次,“善良”这个词变成了议论的主要关键。我清楚记得曾经微信流行过各种“善良”的鸡汤,指导着人们如何“善良”。总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如同一条真理。那么江歌刘鑫之后,大家又开始反省人应该“善良”吗? 

“善良”到底是什么?其实真的好复杂,或者说它根本就是基于每一个人不同价值观的一个对“好”的理解的标准。很绕口是吧?没错,因为从小我们接受善良的认知时就是通过不同的故事,如果你是从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中第一次理解“善良”,那么它可能就会与“弱小和被欺负”联系在一起;而如果你是从白雪公主的故事中第一次知道“善良”,那么它也许就是“美丽和爱”;那假如是农夫和蛇的故事呢?

江歌和刘鑫的故事似乎有点农夫与蛇的翻版,江歌用她认为的善良在帮助刘鑫,就像故事里的农夫,他可怜蛇快要冻死了,用放在怀里的方法来帮蛇取暖。而刘鑫之所以表现得很委屈,则完全是蛇的立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用自己一贯的处理方式保护自己。”她的处理方式就是躲避,管外面三七二十一,自己没事为先,也正是这个“躲避”形成后面一系列的争议。一件事情发生后一定有众多处理方案,选错了有可能会让自己和他人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在事情发生后刘鑫没有选择积极处理,或者根本在事情发生时她就试图逃避才把事情引向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其实最终这个果还是需要她自己来承受的。

相比之下,江歌获得了所有人同情,失去了生命,还被蛇咬了一口,我也同情,只是这件事情最终发展成这样,也是因为江歌自己选错了解决方案。回到“善良”这两个字,江歌用“义气”来实现对朋友的善良,唤起了多少我们年少的时光,朋友就是“义气”。要知道,“义气”是需要明白立场的,是需要了解敌我双方势态的,是需要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实力的。换句话说,要“善良”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吧,没能保护好自己,用盲目的“义气”,丢了自己的性命,实在让人唏嘘。“帮”是一定要讲究策略的,有多大能力帮,是施恩者首先要评估的,就像某人喊着“天塌下来我顶着”,真的天塌下来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是最矮小的,砸死了所有人他也没能顶得住。现实中这种情形真的太多了,多少人帮了倒忙事后还要对方感激,而对方则完全是一种“被帮忙”的委屈。江歌帮的忙是不是倒忙,因为细节无从知晓,不好评判,但至少,她的确是选错了帮朋友的方式。善良是没错,不过请在对别人善良之前先善待自己,最起码生命第一的原则(参见本公众号历史文章)不要丢了。

无论引起多大渲染的事件最终都会归于平静,渺小到只是宇宙万物中的一粒尘埃,留下的只有对生者的警醒,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处理方式决定的,善良的确是一种选择,但是我们并不需要那种连自己都无法保护的盲目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