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家靠得很近时,我想幸好公司离家不远,没有堵车;后来搬到比较远的地方了,我又想幸好每天来去路线和拥堵方向刚好相反;再后来车越来越多,我来去的路也不通畅了,就想幸好同去的几条道还算我走的这条堵得不算太严重;最后哪里都严重堵了,我这样想,多点路上时间也蛮好的,可以好好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当事情发生时,的确有多种想法,这些想法才是决定这件事情好与坏的关键。所以才会流行一句话“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可是人们把心态这个词搞错了,以为心态就是当事情发生时我们知道要怎么去想。我们固然可以很理智,任何事情发生了,为了让自己有好心情,先没有任何情绪反应,分析清楚了知道要如何去想了,然后再表达情绪。天啦,这是什么逻辑,人的情绪如果那么容易控制,天下就喜怒哀乐全消亡了。事实却是,当我们的理智脑还没有开始工作时,情绪脑已经发作了。换句话说,情绪根本就是理性无法控制的东西。而所谓的“心态”其实是当事情发生时我们不用去想就自然而然的那种心境。还需要分析再表达出来已经是晚于情绪发作的后一步了,其差别就是前者是潜意识和而后者是意识!当事情发生时如果自然而然感觉到愤怒,那就是愤怒,纵使你之后再换一个想法,一开始的那个愤怒已经在你身体里产生,它发生了就收不回来了。当情绪产生,就不要压制,反而需要释放出来,如果感到不快乐时还刻意表现出快乐,那么反而会更加伤害自己,因为那只是用意识在表达快乐,潜意识实际上是不快乐的,当潜意识和意识发生不一致,人体就会不平衡,焦虑状态由此累积。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讨论控制情绪,情绪管理等。这些并非为你发生过的那些情绪起作用,而是在为没有发生的那些情绪做准备。什么意思呢?当你第一次遇到一件事情而愤怒,之后你体会到了愤怒,了解愤怒的原因,知道如何换一个想法化解愤怒,这时所做的这一切对之前发生过的愤怒已经不起作用了,那个已经发生过了;这一切将会减少你再想起这件事时重新产生的愤怒,以及以后再遇到类似事情你在情绪还没来及发作时,潜意识就已经用另一种想法来应对它了,这时你曾经的控制情绪和情绪管理训练才发挥作用。但,如果是改变潜意识,一两次恐怕难以收效,需要反复训练。当有一天遇到此类事情你本能地不屑让这件事对你已经毫无伤害了。恭喜你,你对这件事开始有了一个好心态。

每次讲到潜意识和意识都会有点绕,甚至我相信,当你非常集中思想看这每一个文字希望把它都弄清楚时,你的潜意识正在打开,换句话说,就是你正在处于一个被催眠的状态,然后你会清醒过来,同时关闭潜意识。相信你自己,清醒过来的你心情会开始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