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择校,这也许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现在为什么学区房这么吃香的原因,但无论是不是有能力进入好的学校,有几点原则性因素还是要考虑进去的。值得欣慰的是并非差的学校里的学生就前途无望,同理,也并非进入好的学校就高枕无忧。每一个人的变化一生都是随时在发生的,所以更别说在学校生涯的不断成长中。进校是什么样,出来一定会不一样,是变好还是变坏,这才是关键。

这里我们不讨论关于学校的地理位置、硬件条件等,这些情况一目了然,根据自己重视的不同方面选择就可以了。至于软实力,最重要的就是师资条件,你需要关注的是你家小孩的老师,隔壁班的老师和你家小孩没有啥关系,所以有的学校看上去师资条件一级棒,结果一级棒的老师都是教其中某一个班级,比如快班、直升班等,那么进入这个学校如果不能在这些班级,那这个一级棒的师资条件就是毫无实质意义的。其次,老师的能力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通常我们仅仅会看老师的教学水平,但除了教学水平以外,还有诸多重要的指标,比如老师的人品,曾经就有一位顶尖学校的“好老师”居然因为嫖娼被抓,这与教学好坏毫无关系,但你真的放心让你的孩子被这样一个老师教育吗?所以老师本身的素质这才是最需要考虑的,在人品的基础上,一个老师是否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是完全尊重学生,这些都与孩子心理成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的人品、人格、心理的发展是比学业来得重要的多的,当然,本身在这些方面发展良好的孩子,在学业上就会不错,只不过很多家长关注点错了,一味追求学业,不过是追求“标”,而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才是“本”。

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只要排名就一定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在选择时还需要务必去关注一下孩子在学习环境中的和谐发展。不少学生在排名好的学校或快班总是落后,其实他们换到稍微普通的学校和班级,可能名列前茅,但不少家长还是宁可选择好的学校和班级,大家普遍认为在好的学习氛围下即使拖着跑也是有效果的。这种做法某些时候可以,但更多时候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慎重考虑。虽然有的学校的确最差的也能考上好大学,有的学校最好的也不过上普通大学,但其实走上社会以后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在学习生涯中一直处于落后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较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生要弱,家长务必需要在心理上给予更多关注。学生更多的竞争是来自于身边的人,所以长期处于竞争劣势的学生即使能考上好的大学,有的心理上已经严重被伤害,甚至有些已经影响到人格的形成,成年后很难重建。在这个选择上,老祖宗还是有一句经典的话的:“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看上去每一个孩子的主业就是学习,但这个学习绝不仅仅指学业,他们最重要的是在成年之前完成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篇幅有限,所以只是挑选了几点非常重要的来说,如果还有补充,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