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提及抱怨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影响,那么这个抱怨是如何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的?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抱怨的词句,你不用期望把自己改善到没有任何抱怨,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抱怨是人自然而然的一个发泄出口,一些愤怒通过抱怨就释然了,而不会给自己带来生气导致的伤害。只是抱怨这么被人讨厌,是因为你抱怨了,舒服了,接收到的人就被影响了,这是一个负能量的传递,如果要这个接收人不将这个负能量传递下去,他就必须自行消化,很多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于是不是憋坏自己就是继续发泄给他人。 同样的,你抱怨自己的孩子,就是把这个负能量传递给他了,他会和谁发泄,可能和同学说一说,而大部分孩子可能选择默认,因为他们在不够成熟的时候,还需要周遭一切的反馈来让他建立自我认知,而家长的抱怨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原来是没用的,不努力的,不自觉的……多少成年人一辈子都逃不开自卑和自我否定,基本都是儿时种下的种。 即使你的抱怨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而是和邻里或朋友诉说一下,说明在潜意识里你还是有这个想法的。看似你把它藏得很好,可是人与人之间其实除了五官感知以外还有其他的相互感应,这不是玄乎,以后有机会详述。孩子是非常敏感可以感觉到家长的潜意识是否真的认可他还是对他不满,而他接收到这个讯息是在不知不觉中,意识里他也不会发现,但他的潜意识将被无形控制,决定他是否成才。 也许你觉得深奥,建议你搜索一下“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同一个意思,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也就是我们的孩子呈现的样子其实就是我们潜意识的期待。如果你的孩子不成才,可能是你在潜意识里就没有认为他们可以成才,不要不相信,你可能要说我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不希望他成才呢,那是你意识以为的,而你的潜意识其实早已背叛了你。如果想要孩子成才,当家长从心底里根深蒂固的坚信孩子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没有任何虚伪和怀疑,那么孩子总是慢慢会变好的。 家长可能听到这里又委屈了,不抱怨这怎么可能,孩子那么调皮,哪能从小到大都顺心,没错,所以这相当考验家长的耐心,任何一次不顺心总会过去的,而家长如果无法耐心地等到过去,就会用抱怨或者愤怒来替代。当然也不是偶尔一两次的抱怨就一定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家长也非完人,可是在孩子幼年时,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辱骂和讽刺绝对不可以有,幼小的心灵还很脆弱,经不起如此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