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影片在朋友圈频频被点赞,《摔跤吧!爸爸》。从名字来看并不吸引人,又是印度影片,但着实是一部靠内容取胜的好片。从点赞的人来看,明显有孩子的家庭居多,它也确实是一部非常能对孩子有启发的教育影片。唯一遗憾的是它是印度语+中文字幕,对于不少孩子来说想要完全看懂变得吃力。我儿子也属于那种通过图片和部分字幕只能理解60%的那一类,无形中错过了很多实际上重要的细节,这会使得这部片子的教育意义大打折扣。不过为了让他很好地理解,我没有放过一丝可以用得上教育的机会。 在儿子第一次重复从头到尾的故事情节时,果然漏掉了很多关键的东西,于是在我的补充和修正后,他的第二次复述已经基本完整。这时我提了如下7个问题,如果你和孩子看过这部影片,这7个问题将是极好地用于引导和启发孩子的: 1、当爸爸生了4个都不是儿子,几乎已经对“让孩子来实现摔跤冠军梦”这个想法绝望的时候,为什么后来想到让女儿们来实现这个梦想? 2、女儿们不满爸爸的严厉指导和要求,一直都是被压迫着训练,是什么让她们悔悟,于是不再需要父亲的管教,开始主动约束自己,通过自我激励变得越来越强? 3、大女儿吉塔在第一次公开与男人们摔跤竞技失败后,是什么让她后来越战越勇? 4、在进入国家体校后,开始参加国际比赛了,吉塔却连连遭遇失败,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在与爸爸的沟通以后,是什么让吉塔打破了失败的僵局? 6、在英联邦锦标赛最终决赛的一开始吉塔是领先的,为什么第二局会让对手反超? 7、决赛最后一局,吉塔落后且几乎与拿金牌无缘的时候,为什么最终能反败为胜? 问题一的关键是“天赋”,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优势,发掘出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将会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问题二的关键是“自我管理”,一个人不能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靠别人的管教,成就永远非常有限,只有发挥自我的力量才能最大程度开发出潜能。而任何一种努力都不会是为别人的,每个人都能在自我努力的过程中接过掌握自己命运的权杖,那段新娘的话非常好,值得认真思考。 问题三的关键是“坚持”,任何事情都是开头很难,但它不可能代替以后,成功重来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问题四的关键是“专注力”,很多人的不卓越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外界的干扰因素太多,成功也许不太难,但卓越绝对不容易,尤其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把一件事当信仰来做才是从优秀到卓越的进阶。 问题五的关键是“方法”,成功最基础的要素,没有方法,努力只会南辕北辙;方法是知识的汇总,经验的积累,更是有没有真正为这件事用了百分之百的心。 问题六的关键是“抗挫力”,这个世界不会一帆风顺到任何事情都不出一点幺蛾子,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会发生,很多时候胜,胜在心理,败也败在心理。使内心强大的训练绝非短期能有成效,孩子需要从小磨炼其意志力、抗挫力,无论发生什么,自己不要在心理上先打败自己了。 问题七的关键是“靠自己”,绝境逢生的希望永远不要寄托在别人身上,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相信奇迹,奇迹才会发生,它还取决于你是否理解并完成了问题一到问题六的关键,且早已把命运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 也许你会说这些如果说给孩子听,他能听得进去嘛,而且能真的理解到位吗?这就是沟通引导和说服教育的区别了,如果只是把这些就这样灌输给孩子,恐怕孩子早就想逃了。这些东西我只是写给家长们看的,而如何将其作用发挥到最有效,靠的是引导和触发孩子的悔悟和思考,并且及时与自身和现实相结合,这些我会在其他的主题文章里慢慢说。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太小,这些离他们还遥远,任何年龄都有属于他们的引导方法,这些方法应该握在家长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