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小A的第四份工作又泡汤了,仅仅干了一个月,我很惊讶,很努力帮她寻找的自认为很适合她的工作难道又出了什么问题,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她觉得在夏天需要外出太晒了,而且认为工资也不是很高。回想她之前失败的N次工作经历,我真的无话可说了,大部分都是因为类似原因,要不就是人家老板觉得她能力太差炒了她。似乎对于她来说找份工作就这么难,总是像“爱我的人我不爱他,我爱的人他不爱我”这种情况。我总是跟她说:“任何事开头总是比较难的,但一旦适应了,你就会发现后面不那么困难了,而如果有了一次完整的好的工作经历以后再跳槽相对来说也容易得多。”而她给我的答案是:“我就是适应能力很差。”

其实她说的没错,适应是一种能力,当然有的人好,有的人差,我们不可能期望任何人都像“杉菜”那样。但适应更是一种生存技能,是一种大到“进化”,小到“进步”的自然界生物的必备能力。适应力绝不是固有的,它通过后天的努力是能够被培养被强化的。在动物界它将关系到每一个动物自己的生命,甚至一个种群的存亡。一个动物出生时会有进化带给它的本能的适应力。举个例子,比如鹿,鹿从刚出生坠地到能站起来只需要半小时,几个小时以后它就可以奔走了,但它能不能适应这个大自然后天的努力还是最重要的,比如它奔走的速度。人类也是如此,其适应能力基本都是在后天环境中历练的,所以是没有“我天生适应能力差”一说的,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因此学会适应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记得我的第一份工作,那还是大学四年级时自己在人才市场找的实习工作,工资很低,只有五百块,工作就是技术支持,那时由于公司的项目都在很远的地方,我需要一个人出差,还要扛一个服务器。每次出差都是临时决定的,所以基本都买不到火车票,我总是看好火车时刻表然后买站台票挤上车。像去太原这种地方,在火车开到蚌埠之前可能还能蹭个位子,但到了蚌埠以后,车厢里就开始被各色人等充实,我还好有个服务器,因此就坐在服务器上过夜,通常一直要到济南才能补到卧铺。最惨的就是逢节假日,二三十个小时的火车是不可能有座的,而且人多的往往连立足都很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一直在餐车度过了,还要趁早,要不餐车也坐满了就只有干瞪眼了。到了工地上,干活的经历往往也不顺利,突发的问题总是很多,有时候长期被困在当地回不来,手机也打爆了,带去的钱也快用光了,很狼狈。当时觉得很辛苦,但后来想起来觉得是人生很珍贵的一段经历,就像我所说的,人生总是酸甜苦辣都有的,酸是一种尝试,甜是一种享受,苦是一种经历,辣是一种挑战。当然我也曾经不止一次想过放弃,这么少的工资,那么多的活,这样辛苦值得吗,但父母给我的安慰是人不要浮躁,要能沉淀下来。直到有一天一个新的公司接纳我的时候,我发现父母说的是对的,年轻人苦一点儿怕什么,收获是永久的,那就是适应的能力,没有人生下来适应能力就很强,它一定与环境相关,所以千万不要抱怨自己的生存环境,因为不好的生存环境可以使自己的生命力更强。为了生存地更好你必须学会努力地适应周围的一切,这和能力是没有太多关系的,想不想努力地适应它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坚持,而当你不断努力学会适应的时候,你的适应力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所以适应力典型体现了态度决定一切。

学会适应的态度是可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其实对于人类来说它还是与生存有关,只不过不会上升到生命的高度罢了。一次跳槽,一次搬家,甚至一次结婚都会使周围的环境发生改变,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永远不要期望能“固守陈规”活到老。既然一切都在变,自己也要迎合这种变化。从努力地适应到应付自如,最终你会发现端正态度会让自己适应得更好。